2013年3月,奥地利维也纳还有些冬意,天气微凉,李选民老师的毛泽东词《沁园春 雪》书法作品来到了这里,联合国原子能机构里人们的工作没有停歇,但工作人员却在百忙之中接下了李选民老师的这幅书法大作。非常热情将书法作品在联合国大楼前留影作为给李老师的纪念。这也是李选民书法作品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Wo——Very exciting!(太精彩了)”也不能掩饰住老外对于中国书法的喜爱,“Can we collect this piece of chinese calligraphy?(我们真的能收藏这幅书法作品吗?)”也很难描述老外喜欢中国书法的惊奇。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但书法的传播是无限的,折射出中国文化超凡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书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见证。东西方时空交汇,历史不再是单纯的纵向,而是纵横交错,西方文化的影响无可避免。以西学思维模式或中西思维结合来评论、思考有关书法的一些问题,可以做到角度新鲜独特、客观、理性,但要避免盲目发挥。文化传播没有时空限制,任何一种先进的文明都是应该学习的对象,通过“他者的视角”能够提供一种有益的参照。
十七届六中全会就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既是深刻的历史哲理,也是重要的工作要求。所以,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来理解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意义,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好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使命。
“西方文化侵蚀”的问题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实际代表了一种文化的不自信,在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大堂中就挂了一副中国凤凰巨幅壁画,可以看出老外对于中国文化是无比的向往的。但其中也有些许的不了解,媒体应以更多的视角和笔墨宣传中国文化,而不止步于像被欺负的孩子一样来注重于防守,应以工为守,进而转化为全面复兴。